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与临床识别要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但近年来在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遭遇感染、手术、创伤、情绪剧烈波动等应激状态,或因胰岛素使用不当、突然减量或中断治疗时,更容易诱发该病症。因此,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对于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
虽然DKA最常出现在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但2型糖尿病患者在特定条件下同样可能发病。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炎等各类感染性疾病;此外,心肌梗死、脑卒中、胰腺炎等严重疾病也可成为导火索。药物依从性差、胰岛素漏打或剂量不足、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不容忽视。
典型的临床表现解析
患者在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通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特征性症状。最早期可能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等高血糖典型症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体内脂肪大量分解产生酮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此时患者呼出的气体可带有明显的“烂苹果味”,这是丙酮挥发所致,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频繁呕吐,甚至伴有腹痛,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腹痛可能较为剧烈,易被误诊为急腹症。这种腹痛通常与酸中毒刺激腹腔神经有关,并非真正的外科急腹症,但在临床上需仔细鉴别。
脱水与循环系统表现
由于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作用,患者尿量显著增多,进而导致严重脱水。体征上可见皮肤弹性下降、干燥松弛,眼窝凹陷,黏膜干燥。同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休克,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症状
随着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常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部分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些神经精神症状是病情危重的重要标志,需立即干预。
实验室检查助力确诊
仅凭临床表现尚不足以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必须结合关键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首要指标是血糖显著升高,通常超过13.9 mmol/L,部分患者可达33.3 mmol/L以上。其次,尿液检测中酮体呈阳性,是脂肪异常分解的直接证据。
血气分析的关键作用
动脉血气分析可明确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典型表现为pH值降低(通常<7.3)、碳酸氢根(HCO₃⁻)浓度下降(常<18 mmol/L),以及阴离子间隙增大。这些生化改变共同构成了DKA的诊断基石。
综合判断实现精准诊断
综上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呼吸异味、脱水征象或意识障碍时,应高度警惕DKA的可能性,及时检测血糖、尿酮和血气分析,以便尽早确诊并启动规范治疗,从而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