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额下淋巴结持续肿大不消?可能是这些原因在作祟

很多人在发现下巴或面部下方出现肿块时,常常会提到“额下淋巴结肿大”,但严格来说,医学上并不存在所谓的“额下淋巴结”。实际上,人们所说的“额下”通常指的是位于下巴正下方的颏下淋巴结,或是位于下颌骨内侧的颌下淋巴结。这两个区域的淋巴结分布较为密集,是头颈部重要的免疫防线之一。

什么是颏下与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位于下巴正下方,主要负责收集来自下唇、舌尖、牙龈前端以及颏部皮肤等区域的淋巴液;而颌下淋巴结则分布在下颌骨下方,接收来自口腔、鼻腔前部、面部皮肤等多个部位的淋巴引流。当这些区域发生感染或炎症时,相应的淋巴结就可能出现反应性增生,表现为肿大、压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持续不退的常见原因

1. 慢性或反复感染

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存在慢性感染源,例如龋齿、牙周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鼻窦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淋巴系统持续激活,使淋巴结长期处于充血、增生状态,从而难以恢复正常大小。如果患者免疫力较弱或治疗不彻底,这种肿大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2. 口腔及头面部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淋巴结肿大都源于良性病变。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原发于口腔、舌根、咽喉等部位的鳞状细胞癌,常常早期就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转移。此时的淋巴结往往质地偏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且持续增大。

3. 淋巴系统原发性疾病

如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也可能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为首发表现。这类疾病的淋巴结肿大多为多发性、对称性,可累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个区域,常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4. 其他系统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慢性病毒感染(如EB病毒、HIV)也可导致淋巴结长期肿大。此外,结核性淋巴结炎也需警惕,尤其是在结核高发地区,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夜间盗汗等症状。

发现淋巴结肿大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下巴或下颌区域有持续存在的肿块,尤其是超过两周未见缩小、质地坚硬、无痛或伴随其他全身症状的情况,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建议优先选择耳鼻喉科、口腔科或普外科进行初步评估。

必要的检查项目包括:

  •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检测
  • EB病毒、结核抗体等相关病原学筛查
  • 颈部彩超:判断淋巴结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
  • 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明确深部淋巴结状况
  • 若怀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

如何预防和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洗牙、及时治疗牙病;避免熬夜、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面部清洁,防止毛囊炎或痤疮继发感染。对于已有淋巴结肿大的人群,切忌自行挤压或热敷不明肿块,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扩散。

总之,“额下淋巴结肿大”虽常被误称,但其背后反映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炎症还是潜在的严重疾病,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才是保障健康的最佳途径。如有疑虑,请务必尽早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与诊断。

阳光营口2025-11-07 10:16:1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