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什么叫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是一种由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内分泌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青春期前。该病症通常由下丘脑或垂体的先天发育异常、后天损伤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使得生长激素无法正常合成或释放,从而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由于生长激素在促进骨骼生长、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缺乏会导致显著的生长迟缓,临床上也常被称为“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垂体性矮小症”或“垂体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分类

根据病变发生的具体部位,生长激素缺乏症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病因和治疗策略略有不同。

1. 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此类病症的根源位于下丘脑,即大脑中调控多种激素释放的关键区域。当下丘脑不能正常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时,就会间接导致垂体无法有效刺激生长激素的生成与释放。这种情况可能与先天性发育缺陷、颅内肿瘤压迫、放射治疗损伤或某些遗传综合征有关。

2. 垂体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变直接发生在脑下垂体本身。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负责分泌包括生长激素在内的多种激素。当垂体因先天发育不良、肿瘤(如颅咽管瘤)、炎症、外伤、手术切除或产后大出血(席汉综合征)等原因受损时,就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显著减少甚至完全缺失。

3. 周围性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这类情况较为特殊,并非生长激素本身缺乏,而是尽管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正常甚至偏高,但靶器官(如肝脏和骨骼)对生长激素的反应能力下降,无法有效转化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从而导致生长障碍。这种现象又称为“生长激素抵抗”或“Laron综合征”,属于遗传性代谢疾病。

按病因划分的三种类型

除了按解剖位置分类外,生长激素缺乏症还可依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暂时性三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这类患者多为先天性因素所致,常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部分病例可追溯到特定基因突变,例如GH1、GHRHR等基因的异常,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合成或释放机制。这类患儿往往自出生后即表现出生长缓慢,且无明显外部诱因,需通过基因检测进一步确认。

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继发性GHD通常由后天获得性疾病引起,尤其是涉及下丘脑-垂体区域的器质性病变。常见的病因包括:颅内肿瘤(如垂体瘤、视神经胶质瘤)、脑炎、脑膜炎、头部外伤、颅脑手术或放疗后的并发症。这些因素都可能破坏垂体结构或干扰其功能,进而引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其中生长激素往往是最早受影响的之一。

暂时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某些儿童在特定时期出现生长速度减慢,并检测出生长激素水平低下,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或干预后恢复正常。这类情况多与环境压力、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心理应激或睡眠质量差等因素相关。一旦诱因解除,生长激素分泌可自行恢复,因此不需要长期替代治疗,但仍需密切随访。

临床表现与诊断特征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年均生长速率低于正常标准(儿童期一般小于5厘米/年)。此外,患儿常伴有骨龄明显延迟,通常比实际年龄小2岁以上;性发育迟缓,第二性征未如期出现;面部外观呈现“娃娃脸”特征,躯干脂肪堆积较多,肌肉发育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患者的智力发育正常,与实际年龄相符,这有助于与其他导致矮小的综合征相鉴别。

治疗方法与预后

目前针对生长激素缺乏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疗法。通过每日皮下注射的方式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生长速度,帮助其最终达到接近正常的成年身高。治疗通常需持续数年,直到骨骺闭合为止。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骨龄及激素水平,并评估有无副作用,如关节疼痛、血糖异常或颅内压升高等。

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若发现孩子身高长期处于班级后排、生长曲线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垂体MRI)、激发试验测定生长激素峰值以及IGF-1水平检测,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随着医学进步,绝大多数接受规范治疗的患儿都能实现理想身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小小福将2025-11-11 09:11:5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