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血常规特征及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要点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血液病,其在血常规检查中表现出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征。所谓“小细胞”,指的是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低于正常值,通常小于80 fL;而“低色素”则表现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常低于27 pg。这些指标反映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红细胞体积缩小、染色浅淡,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
地中海贫血的病理机制与血常规表现
地中海贫血的根本病因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α或β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失,进而引起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由于血红蛋白是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受阻会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未充分充盈血红蛋白的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形成典型的低色素小细胞性改变。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网织红细胞升高,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以弥补红细胞寿命缩短的问题。
与缺铁性贫血的相似性与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种高发的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同样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使得两者在初步筛查时容易混淆。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影响血红素合成所致,常见于月经量过多、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人群。虽然两者血常规形态相似,但发病机制截然不同:地中海贫血为遗传性疾病,而缺铁性贫血多为后天获得性。
如何通过血常规指标进行初步鉴别?
临床上可通过多个血常规参数辅助区分二者。例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往往正常甚至升高,而缺铁性贫血患者通常伴有红细胞数量减少。此外,地中海贫血的RDW(红细胞分布宽度)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而缺铁性贫血的RDW显著增高,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更为明显。结合铁代谢检查如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地域流行特点与筛查建议
在中国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地中海贫血的携带率高达10%~20%,属于高发区域。因此,在这些地区开展婚前、孕前及新生儿筛查尤为重要。对于疑似病例,除常规血常规外,应进一步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基因检测等确诊手段,避免误诊为单纯缺铁性贫血而延误遗传咨询和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了解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中的典型表现,并掌握其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要点,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和精准诊断,也为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系统化筛查体系的建设,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