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多发性骨髓瘤是绝症吗?了解真相,科学应对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上归类于血液科疾病。虽然该病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复发率,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发性骨髓瘤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治之症”。如今,它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控制、可治疗的慢性进展性疾病。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手段,许多患者能够实现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

多发性骨髓瘤并非绝症,治疗手段日益成熟

过去,由于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不足以及治疗手段有限,许多人将其视为“绝症”。然而,近年来随着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效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以药物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新型化疗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以及单克隆抗体疗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缓解率,还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常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及反复感染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老年病。由于其病变主要集中在骨骼系统,肿瘤细胞会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广泛的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引发病理性骨折。尤其是当病变累及脊柱时,可能造成椎体压缩甚至塌陷,进而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甚至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

因此,一旦怀疑或多发性骨髓瘤确诊,应尽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如全身低剂量CT、PET-CT或MRI)以及血液生化检测,以便明确病情分期和风险分层。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器官损伤,提升治疗成功率。

多学科协作提升治疗效果

对于出现明显骨破坏或脊柱不稳定的情况,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迅速缓解症状。此时,需要联合骨科、放疗科和血液科进行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例如,针对脊柱转移引起的神经压迫,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干预,实施病灶清除、椎体重建和内固定术,以恢复脊柱稳定性,保护神经系统功能。术后结合局部放疗,可进一步控制局部病灶,减轻疼痛,预防再发。

新兴疗法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如teclistamab)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该病的治疗格局。此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适合患者中的应用,也被证实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甚至达到长期缓解或临床治愈状态。

更重要的是,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推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分子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这不仅提高了疗效,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

总而言之,尽管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它已不再是令人绝望的“绝症”。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定期随访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带瘤长期生存。关键在于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积极配合专业医生完成全程管理,从而赢得与疾病的持久战。

依依别样2025-11-18 11:52:5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