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表现有哪些?这些信号你不可忽视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常见老年疾病。因此,了解其早期征兆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早期表现,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1. 骨骼系统异常:骨痛与骨质改变

骨骼受累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数患者会感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骨痛,尤其在腰背部、胸肋部或骨盆区域更为明显,疼痛常在活动或夜间加重。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疼痛,部分人仅表现为无症状的骨骼改变。

通过X光、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与年龄不相符的严重骨质疏松,甚至出现典型的“穿凿样”溶骨性破坏病灶。这类骨骼病变容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中老年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或反复骨折,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2. 贫血:长期乏力背后的隐患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另一个常见但易被忽视的症状。由于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侵占骨髓空间,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

很多患者起初将这些不适归因于劳累或营养不良,未能及时就诊。然而,这种贫血通常是正细胞正色素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且难以通过补铁等方式改善。若贫血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尤其是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时,应考虑进行血液系统疾病的筛查,包括多发性骨髓瘤。

3.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与肾病综合征需警惕

肾脏损伤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十分常见,约半数以上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发展为肾病综合征——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的综合表现。

此外,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本-周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可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肌酐水平升高也是重要提示指标。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血尿或肾功能下降患者,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应主动排查是否存在浆细胞疾病,建议尽早前往血液科进行系统评估。

4. 免疫球蛋白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的关键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液中常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异常升高,这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发现。部分患者也可能表现为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当体检发现球蛋白显著升高或出现γ区带异常时,应高度怀疑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存在。此时需进一步进行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轻链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相关疾病。

温馨提示:早筛早诊是关键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关节炎、骨质疏松、肾炎或贫血等常见病。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是实现早期干预的前提。

建议中老年人群在常规体检中加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及血清蛋白电泳等项目。一旦发现贫血、蛋白尿、骨痛或球蛋白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转诊至血液科进行深入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启动规范治疗,从而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怀哲2025-11-18 11:56:5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