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及早期识别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属于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一种。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高发,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因此,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症状,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贫血相关症状:疲劳、头晕不可忽视

由于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容易疲倦,甚至在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因脑供血不足而频繁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或“过度劳累”,从而延误就诊时机。

骨骼系统表现:骨痛与病理性骨折

骨骼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肿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骨质破坏,患者常出现持续性骨痛,尤以腰背部、胸肋部和骨盆区域最为明显。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夜间加重,活动后加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者可引起脊髓压迫,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高钙血症:影响多系统的代谢异常

广泛的骨质破坏会释放大量钙离子进入血液,引发高钙血症。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极度口渴、多尿等表现。更为严重的是,高钙血症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神恍惚、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类症状易被误认为是其他老年疾病所致,需引起高度重视。

肾功能损害: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即M蛋白)及其轻链成分可沉积于肾小管,造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泡沫尿,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者可进展至尿毒症阶段,需要依赖透析治疗。因此,定期监测肾功能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至关重要。

神经系统症状:周围神经病变不容小觑

部分患者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尤以手足部位最为常见。这可能是由于M蛋白沉积于神经组织,或高钙血症、淀粉样变性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此外,若肿瘤侵犯脊髓或神经根,还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其他系统表现与非特异性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引起反复感染,这是因为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患者易发生肺炎、尿路感染等。同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低热、盗汗等全身消耗性表现,类似慢性感染或肿瘤综合征。少数病例还可能伴随淀粉样变性,影响心脏、肝脏或胃肠道功能。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或高钙血症时,应高度警惕该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并进行血常规、尿本周蛋白、骨髓穿刺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启动规范化治疗,改善预后和延长生存期。

乡土匠人2025-11-18 13:06:2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