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体系及其预后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肿瘤,其病情进展具有高度异质性。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预测生存预后,临床上建立了多个分期系统。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三种分期标准:Durie-Salmon(DS)分期、国际预后分期系统(ISS)以及修订版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ISS)。这些系统各有侧重,分别从肿瘤负荷、实验室指标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不同维度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

Durie-Salmon(DS)分期系统:基于肿瘤负荷的传统评估方法

作为最早被提出的多发性骨髓瘤分期体系,Durie-Salmon(DS)分期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评估体内的肿瘤负荷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主要依据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钙浓度、骨骼损害情况以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量。

在DS分期中,若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5g/L,则归为Ⅲ期,提示肿瘤负荷较高;若血红蛋白高于100g/L且其他指标较轻,则属于Ⅰ期,代表疾病处于早期阶段;介于两者之间的则划分为Ⅱ期。此外,X线检查显示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也是重要参考因素——广泛骨破坏通常与Ⅲ期相关。尽管这一系统直观易用,但其局限性在于未能充分反映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和长期预后,因此近年来逐渐被更为精准的预后模型所补充或替代。

国际预后分期系统(ISS):以血清标志物为核心的生存预测工具

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入,传统的DS分期在预测患者生存方面的不足日益显现。为此,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于2005年推出了国际预后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ISS),该系统不再依赖影像学或肿瘤体积,而是聚焦于两个关键的血清学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和白蛋白水平。

ISS分期的具体标准如下:

Ⅰ期:β2-微球蛋白 < 3.5 mg/L,且白蛋白 ≥ 35 g/L;

Ⅱ期:不符合Ⅰ期或Ⅲ期标准的中间状态;

Ⅲ期:β2-微球蛋白 > 5.5 mg/L,提示高肿瘤活性及较差的肾功能状态。

研究表明,ISS分期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Ⅰ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到约5年甚至更长,而Ⅲ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往往不足2年。这说明ISS系统能更有效地反映疾病的侵袭性和患者的免疫状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通用的重要预后评估工具。

R-ISS修订分期系统:融合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现代风险分层

尽管ISS分期显著提升了预后的准确性,但它仍未纳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信息。随着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基因测序的发展,人们发现某些特定的染色体畸变与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速度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在2015年,国际骨髓瘤学会(IMWG)提出了修订版国际预后分期系统(Revised ISS, 简称R-ISS),进一步优化了风险分层策略。

R-ISS分期整合了以下三大类关键参数:

1. 延续ISS分期的基础框架;

2. 引入高危细胞遗传学标志物,如t(4;14)、t(14;16)、del(17p)等,这些异常提示肿瘤更具侵袭性;

3. 结合乳酸脱氢酶(LDH)水平,LDH升高意味着肿瘤代谢活跃,常与不良预后相关。

根据R-ISS标准,Ⅰ期患者预后最佳,Ⅲ期则属于高危人群,需考虑强化治疗或新型药物联合方案。该系统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更早识别出潜在的高危患者,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长期生存结局。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演变过程。DS分期关注肿瘤负荷,ISS强调血清标志物与生存关系,而R-ISS则集成了遗传学风险因素,构成了当前最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多种分期系统,并配合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等因素,实现精准医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未来,随着更多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与治疗将迈向更加个性化的新时代。

苕溪渔郎2025-11-18 13:25:0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