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症状与治疗全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浆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一种。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骨髓中的浆细胞发生克隆性扩增,逐渐取代正常的造血组织,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受损,尤其对骨骼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分化后的终末阶段,主要负责产生抗体以抵御感染。然而,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这些浆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失去正常调控机制,开始无限制地增殖并形成肿瘤性克隆。这些异常的骨髓瘤细胞不仅占据骨髓空间,还分泌大量结构单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也称为M蛋白),这会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抑制其他健康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从而削弱患者的免疫力。

骨骼系统的损害表现

由于骨髓瘤细胞偏好在富含红骨髓的骨骼中生长,如脊柱、颅骨、肋骨和骨盆等部位,它们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局部骨质溶解和骨破坏。患者常出现持续性骨痛,尤其是背部或胸部疼痛,严重者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脊髓压迫,引发下肢麻木或瘫痪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常见临床症状与并发症

除了骨骼相关症状外,多发性骨髓瘤还会引发一系列全身性表现。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因骨髓被肿瘤细胞侵占,红细胞生成受阻所致。此外,大量M蛋白经肾脏排泄可损伤肾小管,导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高钙血症也是典型并发症之一,源于广泛骨质破坏释放钙离子入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

免疫功能紊乱与感染风险升高

由于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治疗方案通常以药物化疗为核心,常用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

对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在诱导化疗取得缓解后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该方法通过大剂量化疗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再回输预先采集的自身干细胞以重建正常造血功能,已被证实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

新兴疗法与长期管理

近年来,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如达雷妥尤单抗)以及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手段不断涌现,为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患者需接受长期随访,定期监测血清M蛋白水平、肾功能及骨病进展情况,并配合支持治疗,如双膦酸盐预防骨事件、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贫血等,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心若倦了2025-11-18 14:46:5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