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与防治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在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急性炎症和功能损伤。该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成人亦可发病。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影响心、肾等多个重要器官系统。因此,了解其潜在并发症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急性左心力衰竭:心脏负荷加重的危险信号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伴随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显著上升,进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体格检查可见双肺湿啰音、心率加快等体征。此类并发症多发生在水肿明显、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尤其需警惕儿童及老年患者的隐匿性表现。
2. 高血压及其相关风险
由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体内水钠排泄障碍,加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约60%-70%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持续高血压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脑病、视网膜病变甚至脑出血等危重情况。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及时给予降压治疗,首选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脑病:不可忽视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在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发生高血压脑病,这是由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衡,导致脑组织过度灌注和水肿。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属于内科急症,必须立即处理以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
3.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在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患者短期内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迅速升高、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氮质血症。此阶段常需住院治疗,部分重症患者甚至需要临时透析支持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早期识别肾功能恶化趋势,合理控制液体摄入和蛋白质负荷,有助于降低透析需求。
4. 全身性感染:免疫力下降带来的继发风险
急性肾炎期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因水肿、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削弱了抗感染能力。患者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甚至败血症。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咳嗽、尿频尿痛等感染征象。预防方面应注重营养支持、避免交叉感染,并在必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肾毒性药物。
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并发症?
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患者在确诊后严格卧床休息,控制盐分和水分摄入,遵医嘱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等对症治疗药物。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加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此外,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如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或皮肤感染)也是防止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虽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其潜在并发症不容小觑。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康复,避免遗留慢性肾脏病或其他系统损害。提高公众对该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是实现早防早治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