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血液透析常用临时血管通路有哪些?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详解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对于需要紧急透析或尚未建立长期通路的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时性血管通路主要包括股静脉置管和右颈内静脉置管,两者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股静脉置管:操作便捷但需注意感染风险

股静脉置管因其解剖位置表浅、穿刺成功率高,成为急诊透析中首选的临时通路方式之一。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尤其适合危重症患者或无法配合长时间体位调整的人群。由于股静脉管径较粗,血流量充足,能够满足透析所需的血流速度,因此在抢救急性肾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紧急情况下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股静脉置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靠近会阴部和肛门区域,局部卫生环境较差,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此外,患者在日常活动中下肢活动频繁,可能导致导管受压、扭曲甚至移位或脱落,因此接受股静脉置管的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限制肢体活动,影响生活质量。

颈内静脉置管:稳定性好但对体位要求高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是另一种广泛应用的临时血管通路选择,尤其适用于预计短期透析(1-3周)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该通路位置较高,远离污染区,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同时,颈内静脉走行直、管腔大,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较少引发中心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有利于后续可能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保护。

颈内静脉置管的适用与禁忌人群

尽管颈内静脉置管优势明显,但其穿刺过程对患者体位有较高要求,通常需要头低位(Trendelenburg位),以增加静脉充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这对于患有严重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或无法平卧的患者来说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因此这类患者不宜选择颈内静脉路径。

另外,从外观角度来看,颈内静脉导管位于颈部,外露部分较为明显,可能影响患者的美观感受和心理状态,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容易引起不适。但对于注重长期血管资源保护的患者而言,优先选择颈内静脉仍是更为理想的做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临时血管通路?

在实际临床决策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期透析时间、基础疾病状况以及局部血管条件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临时通路方案。例如,对于行动不便、需紧急透析的重症患者,股静脉置管可能是更快速安全的选择;而对于心功能尚可、计划短期内过渡到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则更推荐使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

总之,无论是股静脉还是颈内静脉置管,都是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了解各自的优缺点,有助于医患双方共同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透析效率与安全性。

玉娣2025-11-25 09:14:3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