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张大妈突感呼吸不畅,竟是甲状腺瘤作祟,及时手术重获顺畅呼吸
(声明:本文仅用于医学科普,所有患者信息均已进行隐私保护处理,相关细节已做适当调整)
病例概述:高龄女性因颈部肿物引发严重压迫症状
本案例讲述的是来自哈尔滨的一位70岁女性患者张大妈,因发现颈部逐渐增大的肿块并伴随明显的呼吸困难与吞咽不适前来就诊。起初她并未重视这一变化,认为只是“年纪大了身体的小毛病”,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日益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我院系统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实性结节——滤泡性腺瘤可能性大,且已对周围气管和食道产生显著压迫。通过实施精准的外科手术联合术后药物替代治疗,成功解除病灶压迫,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基本信息概览
性别:女年龄:70岁疾病诊断:甲状腺良性肿瘤(TI-RADS 4a类,考虑滤泡性腺瘤)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及普外科联合诊疗初诊时间:2022年2月治疗方案:左侧甲状腺叶切除术 + 甲状腺峡部切除术 + 术后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住院周期:6天随访安排:出院后1个月门诊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超声评估恢复情况治疗结果:呼吸困难完全缓解,吞咽顺畅,切口愈合良好,整体健康状态明显改善
一、初次面诊:从忽视到警觉,颈部肿物不容小觑
张大妈在四个月前无意中摸到自己左侧颈部有一个鸡蛋黄大小的硬块,当时无疼痛感,也未影响说话或进食,因此未予重视。然而近一个月来,该肿物迅速增大,并开始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平躺时呼吸费力、吃饭时常有哽噎感,甚至轻微活动后就会感到胸闷气短。在家属劝说下,她终于来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发现其颈部外形不对称,左侧甲状腺区域明显隆起,质地偏硬,活动度尚可,初步判断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辅助检查揭示真相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为张大妈安排了一系列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 甲状腺功能检测显示:超敏促甲状腺素(TSH)升高至9.5956 μIU/ml,游离T4为0.94 ng/dl,游离T3为2.78 pg/ml,提示存在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倾向;
- 自身免疫抗体方面,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均处于正常范围,排除桥本氏甲状腺炎可能;
- 甲状腺彩超结果显示:左叶可见一个大小约5.2cm × 3.2cm的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见少量囊性变区,弹性成像评分为2分,提示组织较软,恶性风险较低;
- 根据TI-RADS分类标准,该结节被评定为4a级,意味着有5%-10%的恶性概率,但更倾向于良性滤泡性腺瘤。
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甲状腺左叶良性肿瘤伴明显压迫症状”。
二、治疗经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鉴于张大妈的肿瘤体积较大,已造成气管向右侧明显移位,且持续增长将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风险,医疗团队一致建议尽快行手术切除。考虑到患者年逾七旬,术前我们组织了心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其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心脏彩超、肺功能测试及胸部CT均显示心肺基础状况良好,能够安全承受全身麻醉下的开放性甲状腺手术。
精准手术切除,快速病理确认良性
在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张大妈接受了“左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峡部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顺利完整剥离。同时取样送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确认为良性病变,无需扩大切除范围。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历时约两小时,出血量少,术后转入普通病房观察。
三、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迅速,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术后第一天,张大妈即可下床活动,呼吸明显顺畅,不再有憋闷感。吞咽功能逐步恢复,饮食由流质过渡至半流质,未出现声音嘶哑、手足麻木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每日换药,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渗液现象。术后第六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指标趋于稳定,医生批准其出院。
长期管理计划启动
由于切除了部分甲状腺组织,机体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下降,因此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进行替代治疗。初始剂量根据体重和年龄设定,并嘱咐张大妈每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以便动态调整用药剂量,确保体内激素水平维持在理想区间。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表示高度满意,称赞“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四、术后护理与生活指导:科学康复助力长久健康
为了帮助张大妈更好地恢复,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居家护理建议:
1. 颈部功能锻炼
术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转动头部,但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颈部前后左右活动,每天数次,每次5-10分钟,有助于预防瘢痕粘连和肩颈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 合理饮食调理
因术中进行了气管插管,咽喉部可能存在短期不适,建议短期内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粥、汤、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过硬或过热的食物。鼓励适量饮水,保持喉咙湿润,加速黏膜修复。
3. 切口护理与美观维护
出院一周后可开始使用医用硅酮类去疤产品涂抹于手术疤痕处,连续使用3-6个月,有助于减少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日常注意防晒,防止紫外线照射导致疤痕颜色加深。
4. 定期随访不可忽视
即使病理结果为良性,仍需坚持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和功能检测,监测对侧甲状腺是否出现新发结节,以及激素水平是否平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五、医生感悟: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本病例提醒我们,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是甲状腺结节的高发人群。许多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照镜子时偶然发现颈部异常隆起。一旦结节长大并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声音改变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手术仍是根治性手段
对于具有明显压迫症状或直径超过4厘米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它不仅能消除当前的症状,还能排除潜在恶变的风险。尽管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但在充分评估和准备的前提下,大多数仍可安全接受手术治疗。
公众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我们呼吁中老年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彩超筛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碘摄入异常或曾接受头颈部放疗者更应提高警惕。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切勿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科学认识甲状腺疾病,积极面对治疗,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
